图片来自于网络
认识上图中的这些文字吗?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摇头,同时也会诧异:“这是什么字啊?”不急,小编慢慢告诉你。
上面的左图为汉字“沐”,右图为汉字“浴”。仔细看看上图,不正是一个人正在水中洗澡吗?是不是很形象?你一定会很好奇这又是哪国的文字?小编告诉你这是咱们大中国特有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甲骨文,你信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成形于商朝及之前的历史时期,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简体汉字中的象形字,以及分为意符和声符的形声字中的意符,它们的前身就是甲骨文。即汉字的“六书原则”皆来源于甲骨文。而近几年被代表在两会中频繁提及的繁体字,也大多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如今,在孩子们连简体汉字都书写的缺胳膊少腿的情况下,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遵循教学互动原则,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大胆的将甲骨文引进小学课堂中,为孩子们开辟了不一样的汉字体验与学习。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小编深知教授孩子们学写汉字的不易。也许,这些初学汉字的孩子们,能很快的掌握汉字的比划、结构,但是,对于这个汉字的实际意思的了解却基本上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怎样将一个汉字的真正意义教授给孩子,并使他们牢记,是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费尽心思琢磨的事儿。
甲骨文进入小学课堂,正是利用甲骨文形象而生动地字体结构,以图像的形式将该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完整的教授给学生。上课内容不仅新颖,而且完全符合孩子们的天性,使孩子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扎实掌握汉字内容。
当然,甲骨文毕竟距今年代太过久远,真正完全掌握它的专业人员并不多,且多以研究历史和考古方面的人员为主。而当下,语文老师,尤其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也很少涉及到甲骨文的基本学习,所以,甲骨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辅助工具,被小学广泛使用还不太现实。但是,有金阊实验小学这一很好的例子在前,小编相信会有更多的小学会愿意借用甲骨文的特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大胆改革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