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读过这样一本书,书名叫《国殇》,大约是借用了屈原的那首楚辞的题目,讲的是抗日战争,不过不同于铺天盖地的小说,作者是从正面战场的角度进行记叙的。
初读时我还大约刚上初中,或许是因为我浅薄,或许是因为大众宣传的影响,对于那场中华民族近现代最伟大、最惨烈、最豪壮的全民族一致对外的反侵略战争,我的印象还局限在华北的敌后游击战,对于“四大会战”等等正面战场的惨烈几乎一无所知。万幸,我读到了这本书。作者用几乎客观叙事式的语气,告诉当时那个尚且懵懂幼稚的我另一个战场上中华儿女的抗争事迹,告诉我所有流淌着炎黄血脉的人在当祖国面临侵略时所迸发出的壮心与决意,告诉我华夏民族延续千年而不灭的核心支柱??家国之情。
我无意在此评判国共两党究竟谁的贡献更大,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我甚至一直觉得这种所谓的“比大小”是一种可笑、可鄙的行为,是对那些不惜以血以命换得今日国泰家宁生活的英烈们的侮辱。试想,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装备、训练、编制、体格无不胜于我们的日本侵略者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时,拍案而起义无反顾的英雄们,怎可能斤斤计较于这虚妄无谓的名利得失?支撑着他们拜别父老慈母、作别娇妻幼子的,正是那一股浸染在血脉之中的家国之情,是那一片守家卫国的铁血丹心!而这一切,又岂是小小的“贡献大小”可以概括?
据说日本人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纠结了一众专家进行预测,得出“灭亡中国至多需三个月”的结论。只是中国人似乎没有他们想象得软弱,日本人眼中虚弱不堪、内战不止的中国人用松沪会战鲜血染红的江面打破了“三个月”的预言,更用八年的半壁江山寸寸血染毁灭了“灭亡中国”的幻想。或许日本人至今还没明白他们输在了哪里,因此一波又一波的为其侵略翻案的躁动层出不穷。
可是,我明白,我们都明白。当我看着那长长的或撞沉或自沉的舰船列表时,当我看着那一长列选择与敌机同归于尽的飞行员名单时,当我看着那一个个简单的姓名与紧跟其后的牺牲年龄时,我便明白??中国人最不可灭亡的,便是这种名为家国的情感。或许平时它深藏于心底,但当民族遭逢危亡之机时,便总有人会觉醒,进而如星火燎原般点燃整个民族。
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更不需要信仰。西方人的神在天上,是上帝;我们的神在脚下、在身边,是家国。
当国家危难时,我们都是华夏儿女,也只是华夏儿女。与党派、籍贯、身份、学识……均无关,只与那一片家国丹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