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录取查询方式入口,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
记者从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获悉,今年我省高考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7日?6月29日,所有批次的志愿全部实行网上填报。其中,考生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8时,确认截止时间为6月29日20时。
“三分考,七分报!”提醒各位考生,当前在适当放松的同时,也应抽出时间来提前了解心仪的、感兴趣的大学及专业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填报志愿做准备。
【关键节点】
6月23日前后:拟定并公布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6月24日起:陆续发放《考生成绩报告单》,同时在“云南省招考频道”网站提供免费查询成绩通道;
6月27日?6月29日:填报志愿;
7月6日至8月20日:高考录取。其中本科批次录取将于7月30日前结束,专科批次录取将于8月20日前全部结束。
【支招志愿填报】
填报志愿时考生应当怎样评估自身条件与竞争力?
答:云南省继续实行新课改高考新方案,实行高考成绩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双挂钩的招生录取方式,招生院校在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将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量化为相应的分数,量化分数直接计入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等第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给招生院校,作为录取参考依据。即:高考总分=高考成绩+英语(或其他外语语种)听力成绩+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成绩。其中,高考满分为720分,英语听力(或其他外语语种)满分为30分,学业水平考试量化满分为22分,高考总分满分为772。
这里谈的自身条件,是指以文化成绩为主的德智体美水平,以兴趣、志向、性格为主的发展潜质。这些条件是选择志愿,接受挑选,参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评估德智体美水平,通常是以高考成绩为基础,综合考虑综合素质评价和体格检查结果,估计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首先是根据高考总分,确定自己已经达到哪一批次的录取线,并了解自己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中所处的位次。再综合考虑综合素质评价和体格检查结果,估计自己的整体竞争力。综合素质评价,对获得报考资格的考生来说,主要看自己有无违纪、违法(不构成犯罪)等不良记录,有无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体质方面,根据体检表和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并参照有关院校对体检的补充规定,看自己有没有不能报考军事院校、地方普通高校的疾病或生理缺陷,有没有某些专业限制报考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大致估计自己在本省处于怎样的竞争位置,估计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估计自己可能进入哪一层次的高校。
考生选择院校、专业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答:首先是分析待选择院校的录取线水平,充分估计自己条件够得上的学校才予列选。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①专业方向及毕业生去向。如专业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特长,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是不是与自己高考的优势科目相一致等等。②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图书资料,以及将来考研深造的条件等。③助学条件,包括收费标准,奖、贷学金发放办法,勤工助学措施等。此外,必要时可考虑学校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生活习惯等。
填报志愿前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基本情况?
答:合理选择高考志愿,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情况,相应地要搜集了解大量的资讯材料。一般来说,既要认真了解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现实的基本情况与规定,又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未知问题的信息资料。主要的有:
1.有关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的政策规定,特别是报考条件、优惠政策、录取批次安排等,要及时认真掌握。
2.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等情况。着重看各级各类学校在我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以及各特殊类型招生形式分专业的计划数。
3.了解有关高校的招生简章及录取分数线和通知书查询、体检规定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章程中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①院校的概况,学校的类型(公办、民办等),办学基本条件等。②招生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包括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某些专业对新生的限定性要求(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等等。③收费标准,助学情况,毕业生就业途径。④其他内容。
在滇招生的院校的招生简章及录取分数线和通知书查询,我省统一安排在省招生考试院网站(www.ynzs.cn)上公布。
4.了解和分析前几年我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和有关院校的录取线。应注意的是,不能单纯看绝对分数,重在分析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其变化趋势。例如有的院校和专业长热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有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有的则逐年下降,有的每年录取分数都偏低。即使有的院校历年录取线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性,但通过了解近几年的录取线,也会对选报志愿有所帮助。
5.估计考生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我省是在高考成绩和录取线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析得出自己在同科类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次。
6.分析了解考生适合报考哪些专业。一般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情况:①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志向特长等以心理因素为主的内在条件,这是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②升学指导测验结果可供参考。③考生及家庭对高校、专业的熟悉程度等客观条件。④根据考生体检结果和国家体检意见、高校对新生身体条件的补充规定,明确自己的适报专业和限报专业范围。⑤有关各适报专业的发展前景,如毕业生就业、读研、出国便利性的评价预测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