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状态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如同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发展进步一样,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有人说,对企业而言,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构建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能使企业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使企业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行。如何建设和谐发展企业文化,本文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不同的主体,劳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一般说来,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大都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同企业抗衡。因而,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更多地强调企业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创造条件;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并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职工生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和保持稳定方面的主人翁作用。同时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维护好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厦门水务集团将“用心工作、快乐生活”作为企业哲学,倡导“用心、细心、热心”的服务理念,引领职工视水质安全为生命,做到了安全供水、达标排放、优质服务,同时,在工作中企业加强了对员工进行“人格关怀”、“政治关怀”、“文化关怀”和“生活关怀”,实现了人性化管理。每逢职工遇到红白事,公司管理人员均能到现场给予关心、慰问,让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公司每年均举办职工体检、优秀职工休疗养活动、各类文体活动,让职工身心得到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活动,在工作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质量、讲安全、促关爱的企业文化,促进了职工与职工之间和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2007年8月,该水务集团被评为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要建立起“四个共同体”
一位长期专注于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推动工作的专家说,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要分享,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与企业价值共增共享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发挥文化的超越性,在把握人的需求动机的基础上,强化组织意识,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精神升华,处理好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职工的内心都渴望被点燃,而且一定会被点燃,要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人。企业培育共享价值观,根本在于坚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四个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这样可以促使职工在自修、自省、自律中形成自觉,之后共觉,从而完成文化认知、认同、共享、创造的全过程。因此,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文化最基础的“原则和基因”,已经成为继指令管理、目标管理之后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适合于应对瞬息变幻难以预测的环境变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形成一体,让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增加职工的收入,才能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那只是纸上谈兵,画梅止渴。职工只要努力工作,不断释放自己的能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获得应有的利益,实现自我成长。如厦门污水处理公司就是将满负荷运行、全达标排放方针视为和谐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和职工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来展开的。由于上下一心,几年来,该公司不仅完成了福建省25%以上的污水处理任务,还多方筹措资金2亿左右用于污水项目的建设,并通过职工科技创新,突破了污泥处理等项目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其中,所属的7个污水处理厂均免检获得了省建设厅合格运营证书,公司污泥深度脱水处理改造项目被评为了全国十大污泥处理处置推荐方案。职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取得了不少荣誉。1个水处理班被授予了“省级工人先锋号”荣誉,1个工程项目组被授予省级“青年突击队”称号。1名职工荣获了厦门市劳动模范称号,多人成为了专利发明者,多人获得了国家、省、市级表彰,他们都获得了公司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要将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奖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和谐企业实行的就是价值观管理。价值观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培育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成功的理念,就是企业用新的境界去做文化,通过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共发展、促和谐”意味着企业要形成完善的提炼-培育-传播-强化-评估系统,在实现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坚持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群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内在约束高于外在约束,在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的平台上,形成和谐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三个问题:使命--我们为什么存在;愿景--我们要达到什么长远目标;核心价值观--我们坚守不渝的信念是什么。从而产生向心力和认同感,形成群体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心理氛围和文化氛围。由此屏蔽、弱化了与企业理念不和谐的文化因子,使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员工行为之中,企业管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大家都了解,每一个职工在进入企业前,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是在个人早年发展起来的(从父母亲、老师、朋友或他人那里),这些准则是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必须将社会道德标准纳入其中。一种高道德标准的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的每个职工的道德行为产生强烈和积极的影响。例如,强生公司有一种长期承诺为顾客、雇员、社会和股东履行义务的强文化。当1982年和1986年,有毒的泰诺胶囊在商店货架上被发现时,美国各地的强生公司的雇员,甚至在强生公司还未发表有关中毒事件的声明之前,就自动地将这些产品从商店撤走了。并没有人告诉这些雇员在道德上什么是对的,但他们知道,强生公司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我国也有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形成了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化管理理念,其经营行为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全心全意”的小天鹅、“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长虹就是其中的典范。也正是由于长期奉行道德化经营,也才有了 “全聚德 ”烤鸭、“瑞蚨祥”绸缎、“盛锡福”帽子等为人们所信赖的老字号。然而也有许多企业没有树立起对利益相关者讲道德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全国不同地方发生的毒大米、假农药、假轮胎事件和多起大桥垮塌、矿井塌陷的事故也在提醒我们,这些缺乏企业道德的企业即使能够暂时获利,但遭到了社会公众的唾弃,也无法保证持续发展,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自己。守法经营只是社会对企业的最低的要求。对一个渴望有所作为、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开展基于利益相关者要求的道德化经营刻不容缓。作为一国总理*同志也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希望每个企业家、每个企业,在他们的身上都流着道德的血液。生产经营与道德的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
四、重视企业领导者对构建企业文化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做什么事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出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透过行为,形成一个共同愿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各方面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坚持“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为职工作出表率。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杜绝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廉洁自律、公正公道、其言教才有感召力、说服力,从而确保行下效,令行禁止。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上面偷鸡摸狗,下面很快就学会了。如果这样做,失去的比得到的还要多。台湾著名的台塑公司每年都有运动会,其中有一项是主管跑5000米。当创办人王永庆在82岁时,员工们都很好奇他是否会跑。到时候,他照样下场带大家跑5000米。你想,经营者带头这样做,职工的力量能不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美国一家著名的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 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企业要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开放兼容的胸怀汲取、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构建企业内外部和谐关系,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成长、和谐共赢的目标。
《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该如何建设》相关文章:
1.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着企业是否能长远发展
2.2020年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是怎样的?
3.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
4.华能集团的三色文化
5.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该如何建设
6.国企绩效管理 先繁后简何如
7.如何让企业人才战略落到实处
8.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