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境界

时间:2021-07-01 01:41:56 华夏高考网

  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大家都在创建有文化的企业。但是,不同的企业家建设企业文化是有不同的目的的,这取决于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因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从浅到深,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三重境界。

一、最浅层:价值标榜

  企业必须提出价值立场和主张,创造某些理念,很多企业家推动文化建设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搞形象工程。企业家不可能在公共场合只是说,跟着我挣钱,跟着我混,大家发财,事实上员工也不可能认可这种说法。任何做事业,建组织的人都必须提出价值立场,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感召大家追随共同的事业。企业自立于社会,要给社会、给员工一个交待,标榜出企业的价值以及为社会的贡献。

  但是很多企业自我标榜也有不到位、甚至失态的情况。例如:有些企业家宣称,我们要做中国当代的胡雪岩。胡是官商勾结的封建残渣余孽的代表,官商不代表中国产业发展的走向,这种标榜注定没有前途。自我标榜是有境界和品位之分的。《经济观察报》刚推出时,就明确自己的标榜:理性,建设性,这就为读者建立了很多期待。

  任何企业都需要一套成体系的价值立场、价值理念和形象标准,由于我国企业大部分都搞企业文化文本,这也就成了企业标榜的一个要件。但是这套东西也不简单,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品位。否则就无人响应,甚至是被人嗤之以鼻。说到底,这就是企业形象问题。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媒体放开了让企业报道,能够报道到什么地步。对企业的理解基本上不能停留在新闻概念上,能不能触及企业的成功意味着什么。对企业的成功理解是不是到位,对企业历史的理解是不是深刻,在战略上、商业文明上对企业的发展能不能贯通?

二、中间层:组织效能

  我们必须强调,企业文化是有用的。这是无数实例所证明的。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释放管理效能。因而很多企业搞文化,是功利性的。

  文化与补制度是相互补充的。用制度做管理成本高。在制度从有效率范围可以严格考勤,限制迟到早退的现象,但是管不了出工不出力。操作性工种可以用标准进行约束,但党群、研发等创造性的工作怎么管?如果对这些工作员工没有兴趣,没有创造性,就不符合这个工作性质的要求。这就好像法律管得了婚姻,管不了爱情。

  对企业效能影响的一些重要环节,制度是不能涉及的。员工士气,肯定是文化问题,是制度管不了的。由于制度成本很高,制度执行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监督。所以要转化为员工本能,形成群体心理共识。例如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很多观念,没有人真正管,但是个人都会很在意,这就是集体无意识。高境界的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就是把成千上万个员工塑造成按照一样的风范行事。

  成功的企业都能够把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一起。韦尔奇说:GE与其说是靠规模、实力取胜,不如说是靠无限的文化底蕴,从爱迪生创业时就积累的底蕴。张瑞敏也说:海尔过去的成功关键是思维方式的成功。海尔的扩张是文化的扩张,靠四个一: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总会计师,复制一套海尔文化。张瑞敏的个人角色也定位为设计师和牧师。什么是真正优秀的员工?就是身上有深深的企业基因,所到之处能复制企业文化。

  企业家是务实的,注重效能,追求的是企业的基业长青。因此,我们都知道,唯有伟大的文化精神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组织建设的精髓是文化建设,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唯有伟大的文化才能成就未来。历史证明,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理想集团,而不是利益集团。

三、深层次:终极价值

  说到底,前面两个是企业导向的,人怎么为企业服务,人怎么创造利润。但在最高层次与最深层次是,我们要问企业文化与企业人的终极价值。人参与这个企业到底做什么,为了什么,更多的去关注生命状态,生命有无意义,生活是否幸福,工作的价值何在,怎样让工作具有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搜检查企业家人本立场的根本依据。

  企业家到处提倡人本,小学生都知道以人为本,似乎不提倡人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实际上各种做法都是以人为器、为工具,企业的培训如同训练工具。不知道对员工有尊重,无法让员工有职业尊严感。在人际关系紧张的企业,大家没有寄托,感受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还有些企业,把人当作工具,就是干活发奖金的机器,收入不错,但是灵魂没有家园。如果几千人在一起,很多灵魂没有家园,会怎么样?

  企业人的终极追求,就是要塑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变成一种生态一样。企业是为了人的,围绕人的。当然前提是前面的做好,让企业有了发展,倒闭了就谈不上精神家园。因此,文化里面包含着人的终极追求,否则发多少奖金都不管用。有钱,但是过得不舒服,缺少精神家园,钱解决不了生命尊严。

  人的一生需要通过理解、参与、营造或归属某种组织文化,寻找生命寄栖的价值支点、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因此松下幸之助说:企业是一种宗教事业。日本企业在员工提干升职,要到寺庙做三个月义工,清心寡欲,把各种欲望清理掉,这也是从人的精神修炼角度考虑的。作家张承志说过:“保暖和餍足是不够的,富裕和财富是不够的,确实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活下去的同时,怎样做才能保证生的高贵和意义,一样的流水日子,怎样过才能保证生的高贵,这依然是一个精神的关于人的生的气质的话题,比经济大势,是非成败都重要。” 从这个角度讲,仅仅让员工富裕起来是不够的,企业要关注员工的精神追求,帮助员工树立生命的意义。忽略掉这层意义,本质上就是只有事业没有人,没有对生命状态和意义的终极关怀。

  企业的领导班子从这三个层面理解企业文化,就不会停留在表面。并要从形象-组织效能-归宿意义三个方面去维系企业文化本身。在这一轮经济告诉增长的浪潮中,企业和员工富裕了,精神上的要求也多了,高层是否真正以人为本,对生命状态是否真正关怀,真正的道德立场和伦理观,关系着企业能否形成长青的文化基因。

《企业文化的境界》相关文章:

1.企业文化:最高的境界其实是没有文化

2.企业的境界,修练思想力

3.企业文化的“力量之重”

4.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5.企业文化该如何传承与变革?

6.从掌声看企业文化

7.企业文化应以“诚信”为首

相关推荐

今日更新